经济发展的真谛
中国经济从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迅速放缓。
由于商品价格有所下跌,中国的通胀形势有了很大改善,减少了家庭部门的压力。同时,放缓没有造成广泛的就业减少。可能对建筑行业的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放缓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形势吃紧,所以现在就业形势仍然比较健康。
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破产现象,主要原因是政府所有的银行并没有取消那些拖欠债务企业的赎回权。当然,银行在将来必须要承担更多的不良资产,这是实现软着陆的代价。放缓已经影响到了政府收入和企业利润。
资产市场今年形势严峻。股票市场萎靡不振。房地产市场尽管前两个月有所回升,仍然十分低迷,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几年。由于放缓主要影响企业利润,资产价格很可能将持续不景气。
过去五年里,政府支出和房地产开发过度。支持目前进行调整的声音很大。政府和房地产领域的困难不是实施刺激政策的理由。
如果下行趋势继续,可能会影响劳动力市场。可以实行一定的刺激措施来稳定经济。惟一有效的工具就是减税和发行财政债券以弥补收入不足。这些减税方案除了能够刺激经济,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降息可能引发通胀
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劳动力短缺,国有部门的快速扩张造成了效率不断降低,这些都使得中国经济有通胀倾向。中国的货币存量过高,通胀难驯。商品价格下降虽然暂时缓解了通胀压力,但忽视整个形势将是十分不明智的。降息政策将给稳定带来很大风险。
降息通过鼓励借贷刺激了经济。中国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已经达到了借贷的极限。他们的主要抵押物土地已经贬值。降息本身并不会吸引他们增加借贷。
政府需要创造大量的家庭债务泡沫才能消化这部分总量。如此多的债务很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通胀。
抵制债务诱惑
必须有强烈的诱惑才能使家庭部门增加债务。我在全国各地旅行时,没有看到任何地方政府接受当前的形势,还相信这是中央政府紧缩的政策的结果,而不是泡沫的破裂。随着房地产市场疲软的持续,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就会越来越严峻,需要做些什么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一种办法就是降低贷款利率,这可能会像2006-2007和2009-2010年的投机热一样刺激房地产投机需求。
如果成功地吸引了中国的家庭部门增加债务,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们不会借机降低杠杆,而是很可能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被激励尽可能地消费。房地产开发商必须遂他们所愿。最终结果是创造更大的问题,拉家庭部门下水,没有人可以幸免。
显然,账面损失尤其是银行系统的损失将会是巨大的。这种压力会传导给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再次鼓励投机。只有巨大的泡沫才能让这些楼房全部卖出去。
一定要记住,账面损失夸大了实际损失。开发成本最大的一部分——土地价值都流入了政府的口袋。这种损失仅仅暴露了过去的财政收入都是伪造的,只不过是银行贷款而已,通过房地产开发商在账面上伪装成了财政收入。真正的经济损失迄今为止就是建筑成本,不算太大。中国应当可以核销掉房地产泡沫,并继续前进。
改革地方政府财政
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采取卖主融资的方式来维持项目的运行。这些卖主几乎已经达到了融资的极限。他们会向地方政府施压,要求其付款。一些政府已经采取预付营业税的办法来维持财政收入。但是,企业利润整体大幅下滑。地方政府从企业榨取资金还是有限度的。
很可能地方政府将会采取新措施来从家庭部门获得融资。不良措施将会增加人民与政府间的摩擦。这种紧张与摩擦在小城镇会尤为严峻,过去十年间,小城镇就业人口迅速增加,政府将会没钱支付工人的工资。
政府支出偏好是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来源。政府内部压力全都是为了更大的支出。如果没有制衡,政府就很可能通过压迫的手段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中国的政府支出加上国企投资已经超过了GDP的一半,家庭消费只占GDP的三分之一。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政府和家庭的分配如此不平衡。现代经济历史表明,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很低。因此,政府参与经济应当被限制在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在国有企业销售额占GDP 78%的情况下,政府很显然已主导经济。效率下降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很多人认为中国发展很快,因此体制肯定很好。这是被误导的。国有部门的效率低下被出口增长抵消了。出口增长保证了中国经济的现金流是正的。
中国人民通过接受低于生产力增长的工资增长支付了这种成本。两种增长之差就是在给国有部门的效率下滑埋单。通胀最广泛的衡量标准——接近两位数的GDP平减指数反映了过去三年间的高通胀率,这表明较低的工资增长已经不足以抵消国有部门效率的降低。中国的通胀一直都是家庭部门通过缴税在买单,从来没有例外。这种税收不可避免地会用来支付政府的扩张以及国有企业低下的效率。
上述情况的原因是西方经济的下滑。过去他们的就业都转移到了中国,通过借贷来维持消费。中国从这两点上收益,获得了就业机会和出口。这种双重好处掩盖了很多国内问题。
随着债券市场无法再支撑西方国家不可持续的消费,他们的需求就下降了,中国的出口也就随之减少。同时,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市场份额已经很高,进一步增长十分困难,因为西方国家已经没有多少就业机会可以向中国转移了。过去的这种双重好处现在就变成了双重打击。
如果没有再一次的出口热潮,中国国内问题就会暴露。如果政府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将会导致更大的通胀和效率的进一步下滑,因为通过增加信贷带来的刺激资金最终都会流入国有部门,出口收入不足以支付效率下滑的成本。
滕州众合机床提供
下一主题:斜床身和平床身机床的优缺点 | 上一主题:从免费供纸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