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困惑
中国经济似乎正向世界经济的主宰转变,然而在中国经济繁荣的背后,存在的不仅仅是日本式的隐忧。
而这类隐忧正转变成大范围的社会焦虑,这种焦虑由表及里,呈现出市场焦虑、民众焦虑、国家焦虑三个层次的因果递进和循环传导特征。
市场的焦虑
有关房价的焦虑曾连篇累牍,至今还未消停,其实房价的焦虑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焦虑,被媒体的渲染与网民情绪相互掩映成了“蜗居”的中国人的焦虑,须不知中国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都超过了蜗居之面积。对房价的调控,只是一个经济转型时期的点刹,却被投射放大成为将扼杀中国经济的魔影。股市的偏离企业价值的非理性震荡更以一种数据表象凸现着市场的焦虑。这就是中国经济的两个典型代表市场——股市和楼市的焦虑。
经济学并不是一门科学,因此中国凭空生长出了许多的首席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也许并不适合中国的土壤,但在一个非完全意义的市场的中国的上空却漂浮着或许适用于自由市场的经济学理论,象大雨将来前的黑云一样漂浮。
民众的焦虑
焦虑是一种社会病,焦虑也会以一种高速度在社会的民众间传染。因为一直以来缺乏安全感,中国人总是世界末日般的惶恐,任何排队时这种基因特征就会显现。近二十年急剧的经济社会变革,没有精神沉淀的物质丰富更让人们的心态变得很浮躁,很焦灼。
民众普遍焦虑,原因其实简单。
表象来看,中国社会正处急剧转型中,导致结构不稳定:工业化太滥,城市化太快,环境污染太大,食品安全太坏,医疗费用太高,教育质量,令人太息……
焦虑并不完全是底层民众的焦虑,而中产阶层正成为焦虑的主角和传染源。中产阶层作为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经济生活的主力人群。当中产阶层花费太多的钱用于食品、房屋、教育和医疗支出,以寻求内心安全感的保障,中产阶层消费能力将持续受到损害,恐怕扩大内需的政策不仅难以实行,社会矛盾也将日益尖锐。
国家的焦虑
尽管中国的经济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很有效,但在未来将很可能阻碍经济持续发展。
这20年中国经济的繁荣堪称奇迹,但这种类日本式的国家驱动的经济模式似乎越来越受到质疑,中国未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似乎越来越变得不可持续。如何才能保证中国未来经济的繁荣?
尽管国家投资一直在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但正如出口不可能无止境增长一样,铁公机和工厂的建设也不可能永远增加。日本的经济奇迹被房地产泡沫终结!中国经济近百年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可能就是一部人造市场的历史。但文化既然是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我们以放血的方式来治疗感冒或许可以,但让我们变成金发白肤却是不可能的。米塞斯作为激进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又怎么可能是中国经济的救星?
中国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体制,学的却是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西方经济自身还在调适的过程中,我们又如何能完全依靠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经济运行?
滕州众合机床提供
下一主题:斜床身和平床身机床的优缺点 | 上一主题:中产的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