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危机来得并不突然,早在苹果在2011财年赚取了259.2亿美元,市值达到4000亿美元时就已经埋下伏笔。其最大代工商富士康员工工作压力早已被曝光于众,美国维护劳工权益协会今年3月发表针对苹果中国加工厂的调查后,富士康就承诺停止对员工的伤害行为,其中包括超时加班和低薪等。6月28日,美国劳工权益组织“中国劳工观察”曝出,苹果在华加工厂工作环境恶劣、非法超长加班和低薪现象严重,比尤胜富士康。这种严重违反中国劳动法的现象产生的根源则就是苹果高利润映射下的硬伤,高利润“功劳”的背后掩不住的“劳工”悲伤。
苹果对于自己目前遭遇的公关危机是有很大责任的,正是他们向供应商施加的持续压力,留给供应商的已经很薄的利润使得后者基本不可能改善工厂的环境和提高工人的待遇。很显然,苹果决不会伟大到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其下游厂商擦干劳工的眼泪,那事实呈现出的最后结果就是:全世界都把矛头指向苹果,但没人能拿他怎么样。
苹果或许并不怕这种舆论危机,他们甚至拥有超越任何世界顶级公关公司的公关团队。对于全世界的果粉的来说,苹果的这种危机并不会影响他们对苹果产品的忠诚度。危机明显已经不是舆论层面而已了。
而另一种危机,则是苹果带给整个产业的危机。抛开三星那个若即若离的小弟,苹果赚钱的本事是天下无敌的。而苹果极大赚取利润,就是从压迫代工厂成本,与供应商巨大的议价权和对运营商的强势合作中得来的。劳工问题只是代工厂环节在整个产业链出现问题之一,转移成本压力到员工身上是代工厂老板惟一选择,而其员工则别无选择。在苹果品牌的强势震慑下,整个产业链不得不向其妥协,这也造成了更多的产业优势资源向苹果倾斜,对其它品牌形成阻力。在这样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只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愈发严重。在没了乔布斯以后,苹果已经不是极客和艺术的代名词,而更像是一个正在摧毁整个产业自信的核炸弹。
这场在中国遭遇的危机,还仅仅是苹果在中国所需要面对的开始。像极了民工纠纷的劳工危机必不会轻易不攻自破,如果迈不过这个坎,所要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对付唯冠一样给钱私了那么简单。
滕州众合机床提供
返回上页